靈活用工:新機遇帶來新挑戰
時間:2022-03-24
瀏覽:917
隨著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靈活用工平臺企業選擇靈活就業。平臺經濟下的靈活用工增加了就業崗位,便利了勞動力供需雙方的對接,且其較高的職業自由度更加契合年輕勞動者群體的擇業需求。但不容忽視的是,靈活用工市場也面臨一些問題。當前平臺經濟下的靈活就業人員的職場現狀是怎樣的?如何進一步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進行了相關采訪。
安全隱患大,用工界定難
8月7日,北京下著大雨,外賣騎手卻迎來了掙錢的好時機。“與平常相比,下雨天能送的訂單少,但每單的價錢高。”,從河北老家來到北京,經老鄉推薦當上了外賣騎手,每月收入近萬元。
數據顯示,僅美團、餓了么兩大外賣平臺便有超過600萬名外賣騎手。另有調查顯示,服務業靈活用工市場規模已達到12.8萬億元,服務業靈活用工迎來發展的窗口期。
“從目前的用工狀況來看,制造型行業用工需求下滑嚴重,服務型行業用工需求呈上升趨勢。”從事人力資源服務的集團負責人說,服務型行業用工需求的上升,帶動了靈活用工的發展。企業基于用人需求,以“零工人員”替代全職人員,使得企業可以更高效地進行人員管理,從而節省運營成本。
然而,靈活用工帶來的風險挑戰也不容忽視。由于企業與從業人員之間不簽訂勞動合同,靈活用工從業人員缺乏相關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保護。
“騎手這行始終有安全隱患。配送高峰期總想著多送些訂單,磕碰、摔倒是家常便飯。”騎手是份“青春飯”,“要是老胳膊老腿,出了點意外就再也跑不動了。”
用工關系模糊導致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人數不多,當出現失業和工傷時,他們缺乏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
探索新辦法,獲得新技能
“明確平臺經濟用工的特點之后,應避免用老辦法管理新業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表示,一些平臺用工爭議之所以產生,在于未能清晰區分平臺用工中的各種不同形式,看到存在勞動關系就主張將平臺用工全部納入《勞動法》調整范疇,沒有充分認識到此類新型勞動形式的特殊性,導致用老辦法管理新業態的錯位。他建議對不符合勞動關系從屬性要求的新型平臺用工方式,探索相應的監管辦法。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張成剛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目前新就業形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平臺企業對勞動者權益保障重視不夠。“如果以老辦法管新問題,可能使我國錯失新業態發展‘彎道超車’的機遇。政府與社會組織應努力嘗試與平臺企業協同治理,逐步界定責任劃分,更新勞動關系理念,重新構建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與內容。”
作為一份“吃青春飯”的職業,靈活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也急需提升。不少企業負責人認為,提升平臺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將使數以萬計的勞務提供者受益,促進平臺經濟的品質提升和模式升級,也有利于我國勞動力隊伍的整體發展。
當前,平臺用工所需技能普遍不高,而從平臺從業人員自身競爭力和平臺經濟未來發展來看,技能提升是必備要件。對此,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將平臺從業人員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通過政府行政給付的方式承擔平臺從業人員的培訓成本,彌補市場邏輯在這一領域的缺陷。
“這一政策的實施將對我國勞動力隊伍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隨著靈活用工的形態更為靈活、彈性、多元,平臺從業人員的范圍將隨之擴大,并可能成為主要的社會就業形態之一。“加強對平臺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不僅對勞務提供者個人、平臺以及平臺經濟的發展,甚至對未來社會整體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均有重要意義。”
提示
確定